长途跋涉4000公里只为一个约会! 《万人说新疆》
时间:2025-10-31 10:23 作者:365bet体育注册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甘杏花金秋时节,桂花树飘香。 10月29日,被誉为“东方最美校园”的南京师范大学(绥远校区)接受了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江苏入口处的“万人谈新疆分享会”在这里举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各界代表和外国知名人士、青年学子齐聚一堂,以历史传承、文化交融、青春筑梦、新媒体表达等形式,立体生动地呈现了一幅“美化新疆、统一新疆、发展辛集”的立体生动画卷。 29日,在江苏“万个新疆”分享会上,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左宗棠第五代孙梁小金讲述了他祖先的故事。图/荔枝新闻提供“我的地盘还不够大,容不下别人使用!”分享会由湖南省文史馆馆员、左宗棠五世之孙梁小金拉开帷幕,梁小金将时间拨回到145年前。他讲述了先祖左宗棠忍受产痛、抵制“停兵撤饷”的批评,以“出界”的决心收复166万平方米领土的丰功伟绩。这种跨越数百年的保护,不仅存在于历史英雄之中。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超过2600万各族人民始终是建设祖国边疆的生力军。他们的忠诚和责任传承自历史深处y 仍然在这个地球上被唤起。新疆额敏县公安局民警穆和塔尔·毛肯带来了曾孙巴什拜措拉克的爱国故事。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听说前线战士在冰雪中流血,这位老哈萨克不仅决定变卖自己的400匹马、100头牛、4000只羊和黄金,还动员乡亲们一起抗击国难。工作人员带来了他们的动物并摘下了他们的珠宝,转动了卡塔草以支持前线。抗战初期,巴什拜捐赠马匹200匹。他的情怀不仅限于报效国家,还扎根于邻里:提供和修建学校、电站、桥梁,并以“牧羊人的心永远面向太阳”的信念定义了家国大义。 “没有国界,怎么可能新疆警察学院学生都尔汗·拉济尼的说,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他的曾孙卡里迪别克·迪力达尔、祖父巴伊卡·卡里迪别克、父亲拉济尼·巴伊卡在帕米尔高原的“死亡之谷”里,70多年来,甘心为边防战士当向导。他的父亲甚至在2021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今年,我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我明白他们生命的意义就是保护。”杜尔汗表示,作为警校学生,他将继续肩负起保卫边疆的重任。文化交融:从伊犁河谷到秦淮河畔的山海深处共鸣,文化交流的纽带从未间断。著名作家丁杰作为江苏省第五批援疆干部之一的他,分享了自己在援疆三年和此后十年里丰富新疆文化的实践:推动画家、作家的伊尔群体走向全国。 “艺术是文化与新疆的纽带,伊犁的艺术家们还在和我分享他们创作的好消息。”丁洁说,他的五部文学作品都以新疆为背景,这片土地早已成为第二故乡。 10月29日,“万人谈新疆”分享会在江苏举行。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讲述了他关于新疆的故事。图片/荔枝新闻供图 江苏卫视主持人孟非以《二十三岁遇到的人生风景》为题,分享了两次在新疆的深刻经历。 1994年,作为行业新手的他第一次去新疆,以摄影师的身份拍摄纪录片。在三步湾中,喀纳斯、禾木的壮丽景色,热瓦普悠扬的旋律,各族姑娘灵动的舞蹈,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那时,新疆的游客很少。从布尔津到喀纳斯的路途崎岖不平,拥挤了好几个小时,但沿途的笑脸值得一去。 2024年,孟非带着“一定要来”的计划再次来到新疆,见证了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曾经艰难的道路如今畅通无阻,但新疆人民的热情和土地的纯净从未改变。他对余秋雨的话感到遗憾:“人的灵魂与风景相交的那一刻,一生只有一次。对我来说,这风景就是新疆。”在他心里,新疆是他内心深处埋藏的宝藏,那些感动早已铭刻在他的记忆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良任从考古角度定义新疆观点:“新疆的木乃伊是多元文化的关键。”他以小河墓地出土的“小河公主”为例,阐释了新疆古代居民的民族融合和生活智慧。 “这里有2800年前的烤羊肉,还有最早的发酵奶酪。多样的美食至今仍然滋养着各族人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宋彦泽介绍,2020年起,南京市和伊宁市将通过“素韵一清·一路有宁”等活动,让两地青少年通过非遗体验、参观博物馆等方式增进友谊。秦淮河与伊犁河谷的文化交流,拉近了人心的距离。青春筑梦:满怀激情奔赴新疆,为时代写下答案。 10月29日,“千人谈新疆”走进红遍江苏分享会,情景喜剧《种下梦想,鲜花盛开新疆》再现了三个年轻人的梦想故事。图片/荔枝新闻提供 “用我的青春建设新疆青年!”在分享会上,三位扎根新疆的年轻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巴公时期边疆地区的发展。广东女孩郑切花放弃了国企工作,加入能源计算集成研究院,成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他从“门外汉”成长为场景实验室负责人,让AI技术在工业一线扎根;四川姑娘沉慧,新疆天韵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养殖三文鱼,打造从冰川雪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带动近千人就业,增加数万农牧民收入;刘旭,湖南小伙子和他的团队奋战天山胜利隧道,克服高温、缺氧、地质复杂等难题,用四年时间倡导建设“铁走廊”,让南北疆“一日游”成为现实。双向教育新疆的热潮同样令人感动。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专职顾问伊斯坎达·阿里木从一名“援疆受益的新疆学生”成长为“一心援疆的老师”。他见证了南京师范大学三年来培养607名新疆骨干教师的成效。他还讲述了新疆退休教师孙志仁创办考研教学班并利用自己白银时代的力量,为自己教书育人的初心赋予意义的故事。从乌鲁木齐到南京,教育让你改变沿同一方向流动。伊斯坎达的分享展现了两地跨越山海的浓浓爱意。本报:新媒体时代多视角讲好新疆故事,新疆故事更清晰地走向世界。澳大利亚主持人、自媒体博主@安龙Cameron对比了两次新疆之行的经历。 19岁时,他乘坐绿色火车来到了古老的喀什。 40岁时,他再次来到古城喀什。最大的不同是道路畅通,设施齐全,提升了旅游体验。他说,唯一不变的是新疆的包容,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找到归属感。他的梦想是走遍新疆,持续推荐世界上最美丽、最真实、最包容的新疆。 10月29日,“万人谈新疆”分享会在江苏举行。伊尔哈姆·约穆图拉和田技师学院的老师与学生分享了他的故事。图/荔枝新闻 新疆本土博主用接地气的方式传达家乡之美。乌苏市公安局民警热合木·热合曼与自媒体博主@“靕官靕官”在热馕上印制反诈骗咒语,并用新疆式的骂人方式拍摄了一部普法短片。短视频浏览量突破5亿次,让网友看到了“警营里”的“烟花”;和田技师学院教师伊尔哈姆·约木图拉带领游行队伍制作校园日常生活短视频,让曾经自卑的“骆驼委员”成长为拥有40万粉丝的主播,用他的镜头点亮职校生的梦想。现场互动环节,自媒体博主艾莎莎用数据答疑:2024年新疆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同比增幅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5.21倍。全疆28个民用机场和公路通达,证明了其便利性。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隐藏美食等,让“诗与远方”更具魅力。活动最后,第五届“万人谈新疆”短视频大赛“新疆共创计划”正式启动,郑重邀请多人用镜头为笔,书写真实的新疆。从历史的长河到时间的峰峦,从天山南北到江南水乡,这山海共享,让江南朋友了解了新疆的忠诚与坚韧、多元与包容、奋斗与希望。 “万人说新疆”的故事仍在继续,用万人的心声向世界发出真实的声音,展现了中国新疆的民族团结和蓬勃发展新时代的我。
编辑:吴家红